🚩寶寶米餅鎘超標!家長應該怎麼辦?🚩
昨天傍晚一下診,就接到一位焦急的媽媽私訊:「怎麼辦!我家寶寶吃了一堆鎘超標的米餅!」我趕快爬文看看發生什麼事,原來昨天的大新聞,就是市面上有四種品牌的台灣製寶寶米餅鎘含量超過標準,引起家長一片譁然。
🔶為什麼寶寶米餅鎘含量會超標?
鎘是存在於自然界的元素,也是工業上重要的原料,如果土壤、水、肥料等受到汙染,那麼原料米也會受到鎘的汙染;另一個可能性是在製程中被汙染的,所以汙染的源頭還需要進一步調查。根據農委會的說明,食米的鎘含量標準是0.4ppm,而這次消基會所檢出不合格的米餅產品,鎘含量介於0.05~0.3ppm,也就是說因為嬰兒食品的規定更為嚴格,就算使用了鎘含量合格的食用米製作米餅,也可能使成品的鎘含量超標。而今年農委會抽查589件農田,僅有5件鎘汙染超標且農產品皆已銷毀,這告訴我們製作嬰兒食品的農產品需要用更嚴謹的標準篩選,最好能從源頭就做好控管。
🔶鎘中毒會怎麼樣?
最有名的集體鎘中毒事件,就是1950年代發生在日本的「痛痛病」。由於使用了被鎘汙染的水源,居民出現了腎衰竭、骨頭疼痛、易骨折的症狀。鎘主要經由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,在呼吸道的吸收率約為10%~40%,而消化道只有1%~6%急性鎘中毒比較常發生在吸入高含鎘的煙塵,造成呼吸衰竭、肝腎衰竭等;若是急性食入性鎘中毒,除了肝腎損傷外,還會有類似急性腸胃炎症狀。
長期攝入過量的鎘會累積在腎臟中,而且半衰期長達10~35年。慢性鎘中毒主要會造成腎小管受損、腎衰竭、骨質疏鬆症和病理性骨折。除此之外,鎘也是一種已知的致癌物質。
🔶寶寶愛吃米餅,會鎘中毒嗎?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針對鎘的指引(WHO cadmium guidelines),考量鎘在人體內累積可能造成的腎臟損傷,暫訂人體所能承受的每月鎘攝入量約為25μg/Kg。一個10公斤的寶寶一個月能承受的鎘攝入量為250μg,如果以本次抽查不合格的米餅最高鎘含量為0.3ppm計算,一個月吃下800 克以上的米餅才會超過限量。就算嬰幼兒對鎘的吸收率可能比成年人更高,家長們也不用太過擔心,寶寶不太可能因為吃了一些米餅就馬上造成鎘中毒的。
🔶預防嬰幼兒鎘中毒,可以怎麼做?
除了前面提過,政府應對嬰幼兒食品原料訂定更嚴格的標準,我們日常生活也有一些方法可以減少寶寶從食物中攝取到過量鎘(以及其它有害物質)。
1. 均衡且多樣化的飲食:我們是以米為主食的民族,所以理所當然會用米當作給寶寶的第一口副食品。然而國外許多研究對於米為基底的嬰兒副食品都有一些疑慮,因為稻米特別容易從土壤中吸收砷、鎘等重金屬,再加上是水田耕作,對於水汙染也特別敏感。所以除了米食以外,適度替換各種五穀雜糧為主食,不但能攝取更多樣化的營養,更能分散風險。
2. 多吃原型食物、少加工類食品:加工類食品在原料、製程上不能掌控的環節比較多,不如多讓寶寶吃原型食物,家長比較能選擇可靠乾淨的食物來源
3. 避免鐵、鈣、鋅及維生素D缺乏:人體缺鐵的時候,對鎘的吸收率也會提高,所以母乳寶寶應適時補充鐵、吃副食品的孩子應該增加富含鐵質食物攝取。另外鎘也會影響鈣、鋅在身體中的生理功能及維生素D的吸收,所以鈣、鋅及維生素D的缺乏也會加重鎘對人體的危害。